返回: 反腐历程
十八大以来反腐历程
佚名          2016年11月29日  


   十八大之前的十年,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了薄熙来、陈良宇、刘志军、杜世成、郑筱萸、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康日新、黄瑶、许宗衡等一批大案要案,可谓大快人心。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召开,提出要“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专家认为,这标志着反腐败的终极目标首次被正式确立,将成为指导今后反腐倡廉建设的总方针。

  此后,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会议上被确定。中共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党掀起新政风,使作风建设常态化,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事实上,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一直贯穿反腐过程,效果显著。

  贯穿反腐全程的更有以下这些猛料。自2013年9月2日中纪委网站开通,便开启了网络反腐新模式。随后一系列痛快淋漓的举措持续发威,实名举报通报贪官、不断刷新“打虎拍蝇”新战绩、遏制车轮腐败、治理公款吃喝、清理“红顶中介”防权力出轨、紧盯清水衙门腐败、持续发力国企反腐、建立政商关系新生态、贪腐犯罪定罪量刑标准调整、持续掀起巡视风暴、最严党纪发布、构建全球反腐天网追捕贪官……

  2013年:“八项规定”吹新风 网络反腐从民间走向官方

 


  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

  “八项规定”实施半年成效显著

  高档餐饮转型,公款吃喝大幅减少,尤其五一期间,部分高档餐饮消费下滑明显,更有高端餐饮企业主动“放下身段”,推出大众菜品。同时,新风还吹落两千余违规官员,同年4月,中纪委通报了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被视为首张“问责清单”。

  网络反腐从民间走向官方

  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被公之于众。合署办公的中央纪委和监察官方网站将中央纪委举报网站、监察部网站和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等5个网站整合在一起,成为中央纪检部门的主要对外窗口。从此,网络反腐从民间走向官方,借助这一载体,一批批“老虎”和“苍蝇”落马。可以看出,网络举报制度的建立,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轨道,赢得访民的支持和信任。

  查办贪腐案件数据增幅明显

  梳理2013年全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95万件(次),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2万人。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处理党员干部30420人。其中,涉嫌违纪违法有价值线索增加5倍;违反八项规定查办督办转办252件。

  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消息显示,2013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7236件36907人,其中大案21848件,占立案件数的80.2%。

  2014年:“打虎”数量创纪录 反腐进入新常态

 


  2015年6月11日,周永康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

  “大老虎”被处理 纪检严防“灯下黑”

  2014年注定不平凡,中纪委集中晒出本年度反腐“成绩单”。

  68名中管干部已结案处理或正在立案审查。周永康、蒋洁敏、李东生、李崇禧、申维辰等30人涉嫌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立案审查的有令计划、苏荣等案件。另外,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犯受贿案被判无期徒刑。

  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常规巡视全覆盖。2014年,巡视节奏加快。中央巡视由每年开展2轮增至3轮,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全覆盖。各轮巡视,发现了若干重大线索,如山西严重腐败问题,以及白恩培、万庆良、武长顺、杨卫泽等人的违纪违法线索。

  超7万党员干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201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3085起,处理党员干部71748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646人。2014年以来,中纪委先后7次共对3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各省区市纪委、监察厅(局)则先后136次对788起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更严防“灯下黑”,查处违纪违法纪检监察干部1575人,其中厅局级34人、县处级229人。 

    反腐走向国际合作

2015年6月8日下午,天网行动公布的红色通缉令中涉案金额上千万的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计划财务处原出纳孙新,被从柬埔寨抓捕回国。在被通缉的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人员中,共有7人与北京直接相关,并由北京市各级检察机关立案调查。孙新被网友称为7人中最“神秘”的一个,他也是此7人中第一个被抓捕回国的。

  贪官外逃、裸官跑路一直是反腐败工作面临的硬骨头。2014年,追逃追赃成效显著,海外追逃500多人追赃30多亿元。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设立国际追逃追赃办公室,建立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协调机制,摸清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外逃的底数。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建立反腐败执法合作机制,启动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统筹反腐败、外交、警务、检务、司法等多部门追赃追逃。其中,公安部部署代号为“猎狐2014”的行动,决定集中开展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最高检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集中追捕潜逃境外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加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双边、多边协作,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建立反腐败执法合作机制。发表《北京反腐败宣言》,启动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

  检察机关前9月立案贪贿犯罪案2.7万余件

  据统计,2014年前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7235件35633人,法院已作出判决13437人,其中有罪判决13414人,有罪判决率为99.8%;立案侦查行贿犯罪5684件6500人,同比分别上升38.7%和35.1%;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中,坚持境内、境外追逃追赃一起抓,共抓获潜逃境内外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502名。

  同时,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国家发改委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受贿犯罪案件11案11人,其中,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家中搜查发现现金折合2亿余元,成为建国以来检察机关一次起获赃款现金数额最大的案件。

  打虎无禁区,猎狐无空白,巡视无死角。一连串数字反映出了中国高压惩治腐败的力度。

  2015年:制度反腐年127名“老虎”落马实现“全覆盖”

 


  中纪委31省伏65“虎”,当过“一把手”的超过四分之三。

  反腐无禁区 “打虎”实现“全覆盖”

  11月11日,“女老虎”吕锡文的落马让今年中纪委的“打虎”榜单增至28人,“打虎”实现“全覆盖”。他们包括杨卫泽、马建、陆武成、斯鑫良、许爱民、景春华、栗智、仇和、徐建一、廖永远、徐钢、王天普、余远辉、肖天、乐大克、奚晓明、周本顺、张力军、赵黎平、谷春立、杨栋梁、邓崎琳、苏树林、朱福寿、司献民、白雪山、艾宝俊和吕锡文。

  据官方报道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自2012年12月2日,李春城被中央纪委带离,截至2015年11月11日吕锡文被查,共查处副省级以上官员133名。十八大至2013年底被宣布查处的省部级官员为20名,2014年被宣布查处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为39名,2015年被宣布查处的省部级官员为29名,十八大后被宣布查处的军级以上军官45名。

  几只“大老虎”的境遇格外引人注目,2015年2月17日,苏荣涉嫌受贿罪被最高检立案侦查;6月11日,周永康犯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无期徒刑;7月20日,令计划涉嫌受贿罪被立案侦查。

  据今年前5个月统计,检察机关立查职务罪案18512件24187人,依法办理周永康等重大案件,保持了惩治职务犯罪高压态势。检察机关依法对省部级干部立案侦查,对多名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检察机关从严惩治行贿等案件,立案侦查行贿犯罪案件3825人,同比上升11%。其中,蒋洁敏和李春城均在10月12日被判处16年、13年的有期徒刑。

  从以上数据以及近期“9天5名省部级官员被查”的速度来看,中国反腐进程依然处于“高压震慑”的态势。

  让我们梳理一下今年的反腐大事。从今年4月开始,国际追逃追赃启动“天网”行动,以实现“抓捕一批腐败分子,清理一批违规证照,打击一批地下钱庄,追缴一批涉案资产,劝返一批外逃人员”。而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的红色通缉令——“百人红色通缉令”有此应运而生。由公安部牵头开展的“猎狐2015”则作为“天网”行动的一个专项行动,缉捕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和腐败案件重要涉案人。

  5月起,节日的步伐越走越快,反“节腐”又成为“重头戏”,这在十八大后从未停歇,“发信号、打招呼、提要求”,采取多种方式,中纪委每逢重要节点持续刹风整纪。五一期间,中纪委公布禁止开会的21个国内黄金景点,三亚、九寨沟等囊括其中;端午节前夕,中纪委官网手机客户端推出反四风一键举报功能;中秋国庆纪委更忙,继续推出四风点名曝光,鼓励群众举报随手拍,通报百余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还重磅发布“老虎”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消息,凸显反腐不设禁区、不留“暗门”、不循惯例的特点。最高检也在今年国庆中秋前夕下发通知严防中秋国庆期间“四风”反弹,坚决纠风。此外,全国多地先行严阵对“四风”变种,如划定“20类不准参加的饭局”等。 

法律制度为全党划“底线”

  另一个重磅举动在今年尘埃落定。2014年刑法修正案(九)草案顺大势所趋,对贪腐犯罪做出多处修改,“让贪官把牢底坐穿”引发热议,为更严厉惩治贪腐做出了积极回应。今年11月起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将新时期严惩贪腐犯罪在刑法层面做出固定。亮点体现在,对贪腐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作出调整,从原来单纯的“数额”模式修改为“数额+情节”模式;特重贪腐犯可终身监禁;向“身边人”行贿入罪,行贿不再轻易免除处罚。相较于1997年现行刑法中对贪污受贿罪数额的规定,顺应了国家反腐败的需要,是在科学立法层面助力反腐的提速剂。

  由此看来,制度反腐成为今年反腐工作的一大特点。8月13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发布。王岐山指出,一半以上中纪委立案审查的领导干部是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查处的。如上文提到的如山西塌方式腐败等。新巡视条例紧扣党的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和生活“六大纪律”, “实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在内容、体制等方面产生五大变化,责任被具体化,对“四个着力”监督内容作出新的概括,是对十八大以来持续掀起的“巡视风暴”的工作方针和经验做法的肯定和推进。

  同时,《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在今年重磅出击,其中《条例》修订幅度超80%,新增6类“负面清单”,被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为全党划出纪律“底线”。

  简政放权为权力瘦身

  此外,“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的“红顶中介”及其催生的乱象也受到高度关注。今年,李克强总理多次在会议中斥责中介评估乱象,指出必须坚决纠正和治理“红顶中介”,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着力铲除滋生腐败土壤。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提出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等不得开展与本部门审批事项相关的中介服务,确有必要开展的应当转企改制,严禁指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类中介机构一律与审批部门脱钩,政府工作人员不得在中介机构兼职任职。5月12日,国务院召开简政放权会议,再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其他部门也纷纷采取措施,国务院减负办“重点治理‘红顶中介’,斩断向企业乱收费的黑手”;环保部红顶中介’2016年底前全部脱钩”;住建部“坚决杜绝借机关简政放权搞‘红顶中介……上述整治“红顶中介”措施的密集推出,彰显了中央整治“红顶中介”的决心。

  由“红顶中介”又不禁联想到“官商勾结”这一现象。从“打虎”战果看,不少落马官员的背后都晃动着商人的身影。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件中,商人丁书苗是重要的行贿人,并因此获刑20年;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腐败案件中,有“裙带商人”倪日涛的影子;“明星官员”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周围也是被地产商人所“环绕”……而“官商勾搭”的背后还隐匿着更多的间接受益人,“全家腐”令人震惊。周永康、苏荣、令计划等落马“大老虎”的背后,都呈现出家庭式甚至是家族式贪腐的特征。他们通过配偶和子女等近亲属经商办企业的手段,进行违法牟利。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加强行政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管,提出了“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三个清单的概念。在新形势下,构政商关系的新常态,既要体现相濡以沫,共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时期,又要相忘于江湖,“和而不同”;要在法治的体系下,依法行事,建立官商共同遵守的习惯和规矩。

  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力度不减

  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反腐举动,从精神方面填补了人们对反腐的期待,那就是反腐剧在阔别观众10年之后重回大众视野。7月11日,检察题材反腐连续剧《人民的名义》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立项,这也为公众观察社会的纠偏力度提供了依据。

  另外,检察机关下半年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放在查办领导机关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犯罪案件,突出查办国有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决策环节的职务犯罪。同时,进一步加大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力度,特别是要严肃查处支农惠农资金和专项补贴申报审核、发放管理、检查验收等环节侵犯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案件;加大查办主动行贿犯罪力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专家表示,今明两年是制度反腐年,反腐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如今,我国已形成了“不敢腐”的氛围,而“不能腐”制度的建立,就是要通过纪律、法规来规范行政工作,最终达到官员“不想腐”的目标。反腐永远在路上,是不是很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