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廉政文化
格言篇
白云鄂博矿区人民检察院          2016年11月16日  


格言篇︱字字珠玑 发人深省


[春秋]孔子《论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北齐]刘昼《刘子•利害》: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思难而难不至,忘患而生。

——聪明的人面对利益会考虑到日后可能遇到的灾难,愚蠢的人面对利益就忘记了祸患。想到灾难的人,灾难不会落到他的头上,忘记了祸患的人,反而会遭遇祸患。


[明]薛瑄《薛文清公公政录》:正以处心,廉经律已。

——正气之风可以修养身心 清廉之道可以严于律己。


[战国]《尚书•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最好的道德是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政治最重要的是亲民,国以民为本,要为群众办好事,这是民政之要。


[东汉]班固《汉书•宣帝纪》: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官吏们不能廉洁自律,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


[战国]荀况《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

——公正产生光明,偏私产生黑暗;端正谨慎产生通达,欺诈虚伪产生闭塞。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动的水不会腐烂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遭到虫蛀。


[汉]桓宽: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唐]陆贽: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

——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孔子《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宋]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物体必然是先腐蚀了,才产生蛀虫的,人必然是先自己有了疑心,才听进了谗言。


[魏]刘劭《卜疑集》: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世人。交往不是为了谋求利益,做官不是为了求取俸禄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做君主的人如果贪婪,那么他就会失去他的天下;做臣子的人贪婪,那么会丢掉他的性命。


[汉]刘向《说苑•至公》: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 

——给公家做事,就不考虑个人的事,不讲私利。


[晋]傅玄: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蒙受羞耻呢?


[法国]安格尔: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 感到不能满足自己。


[古希腊]伊壁鸠鲁《格言集》:只有廉正的人,才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