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诵读】来!汝孙听我戒,在心记。于人须泛爱,周穷恤匮,尤亲其贤。弗忽弗怠,事恒有赖。容,德乃大;忍,事乃济。毋专利,毋恃势。害人身先害,坏人家先坏。
洪氏祖训以“孝以事亲,义以睦族,敬以持己,恕以及物”为核心内涵,告诫洪氏子弟“身能立,家始齐”,只有自身有所建树,才能治理好家庭。
洪皓第24代孙、旅意剧作家、书法家 洪毅:
我觉得我们祖先传给我们的精神,第一个是忠于国家,这从我们皓公开始,就特别明显;再一个是重视文化,我们过去叫诗礼传家、耕读人家,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何种位置都要学习、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这些对我们教育是很深的。
洪氏家规则有6条,“戒游”“戒博”“戒饮”“戒斗”“戒色”“戒逸”,一旦犯戒,家法施之。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王丽梅:
洪氏祖训中,一方面它有一个形而上的、更高尚的引导,引导他的子侄要孝敬父母、恭敬兄弟,要和邻里街坊和睦相处。同时也有规范性的约束要求,从两个方面,对一个人的成长进行塑造。这一方面可以让洪氏族人承担社会责任、家国重担,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守住规矩,不敢胡作非为。
值得一提的是,每条洪氏家规文末均指出“以此思之,不如读书”。可见,洪氏家族对读书的重视。这一点,其理念在洪钟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命子作》】
西溪湿地“千顷蒹葭十里洲”,其间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诸岛棋布。洪钟一生勤奋好读,幼年读书时要过河港,其母每日摇船相送,风雨无阻为洪钟的成才付出了难以想像的努力和坚持。洪钟晚年回乡,母亲早已去世,不能尽孝膝下,洪钟便修建断桥,取名“思母桥”,在旁边建“思母亭”,以感念母亲深恩厚德。洪钟一直铭记母亲“人以积金以遗子孙,吾教子一经耳”的教诲,对其子女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曾作《命子作》:“汝父慕清白,遗无金满籝。望汝成大贤,唯教以一经。经书宜博学,无惮历艰辛。才以博而坚,业由勤而精。”
【建设书院】
洪钟为官数十年,一生清白,还乡后也未置田地,而是积极办学,发展教育。洪钟在西湖南岸涌金门之南建两峰书院,免费教授洪氏家族子弟和杭州一带贫困子弟读书习经,广传知识,惠泽一方。
【五世藏书】
洪氏家族历来有藏书刻书传统。洪钟的祖父和父亲皆以耕读起家,洪钟继承父志,更喜藏书,“素称学海,书籍拥专城”。洪钟之孙洪楩更是承先世遗业,购书藏书,构筑书室,积书数万卷之多。又曾在杭州清吟巷设刻书坊,所刻《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刊印最早的宋元明话本集,对明代话本小说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洪钟曾孙瞻祖及玄孙吉臣、吉辉、吉符皆继承先世藏书,有名于时,是为五世藏书,这不仅在杭州,在全国也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