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廉政文化
诸葛亮廉政故事
科尔沁区人民检察院          2016年11月21日  


    诸葛亮是“智圣”,创下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占领荆州”“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兵”等不朽功绩,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江山。他执法严明,纲纪整肃,主持制订了法典《蜀科》,并亲自撰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整顿吏治方面的法规法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两次北伐魏国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聋发聩。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谎报军情,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并让他劝父改过自新,由是李严不仅没有抱怨,而且心怀感激,诸葛亮去世,李严因悲痛发病而死。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丞相诸葛亮严于修身,一身清廉使然。他以身殉职后留给后世的《诫子书》、前后《出师表》等,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曾如此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他淡泊名利的真实写照。陈寿在《三国志》中如此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入殓时,只穿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诸葛亮一生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至今天,他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