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风廉韵
人民检察官张章宝:“群众要求解决的事,不能拖”
科尔沁区人民检察院          2016年11月21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首北朝民歌所唱的我国北方阴山山脉脚下的土默川大地上,一位人民检察官的故事正在广为传颂。


  党和政府需要他。他成功调处解决了大量涉及“三农”的上访案件,一些“棘手”案件,总是点名让他去。


  土默川人民需要他。“只要他能来,我们的事缓一缓也行。”上访的农民说。


  他是调处当地社会矛盾的“及时雨”。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科科长张章宝。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群众要求解决的事不能等,不能拖”


  2009年2月20日,苏波盖乡朱麻营村李永华等村民来到旗检察院反映村干部征地款发放不公开、村账务不明的情况。他们是在电视上看到张章宝一心为村民解难事的报道后慕名而来的。


  张章宝了解了基本情况后说:“今天是星期五,我还有些案件要办,我下个星期一定去你们村走访调查。”


  听到这句话,李永华等人心凉了半截。“当时,我们觉得这又是在推诿拖延。从2007年开始,我们去乡里、旗里有关部门反映了多少次了,他们总说要调查,一直也没个结果。”李永华说。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两天后,张章宝来电话了,说要来村里调查情况。


  那天是星期日,雪花满天。张章宝从早晨8点到下午4点一直在核对账目,找村民谈话。中午只简单吃了口饭。


  李永华说:“我们不知道张科长当天晚上有没有睡觉,第二天一早他又来了,说基本查清楚,村干部李某涉嫌挪用30多万元的征地补偿款。”


  当天,他和乡政府、旗国土局的工作人员实地去被征荒滩地测量征地亩数,“漫天的风沙把黑头发吹成了黄头发”。


  随后,李某被刑事拘留,并最终被做出了有罪判决,30多万元的征地补偿款也被追回。


  李永华流着泪说:“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在追款的过程中,张科长从北京打来电话安慰我们,怕我们着急。要知道他当时刚做了心脏手术,应该是我们去看望他,他却主动来安慰我们……”


  “群众来检察院反映情况,是对我们的信任。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民因为上访把地荒了,拖荒的是庄稼,遭殃的是百姓,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要求解决的事不能等,不能拖。”张章宝说。


  “不推诿、不上交、不放弃,用你手里的钥匙一把一把地试,打开锁的可能就是最后一把”


  沟门镇后湾村党支部书记丁海亮说:“张科长处理上访案件有‘三多’,工作经验多,思路多,工作方法多。”


  2003年,沟门镇后湾村100多位村民上访反映修高速公路的土地补偿款被村干部贪占。土默特右旗经管站、信访局前去调查处理。最后宣布结果时,村民不满意,围困工作组,矛盾随时可能激化。旗里又把案件交给旗检察院办理,并点名张章宝来处理。


  张章宝带领两名干警深入村里展开工作,让上访的村民选出36名代表,进行了20多个小时的对话,对反映的问题仔细梳理,整理归纳出21个问题,随后召开村民代表会,全面分析了21个问题,并按轻重缓急把问题排了队。最终将一名挪用公款8万元的村干部绳之以法。


  张章宝查账特别有一套。村里的账不同于正规单位的账本,账目记在纸片、信笺上,有的是拼拼凑凑的“组合账”,有的是用报纸包起来的“包包账”,还有的是盛在笸箩里的“笸箩账”。这种账,不懂会计的人看不懂,只懂会计不懂农村事务的人也看不懂。


  土默特右旗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志杰多次和张章宝共同办案。他说:“我最佩服的是老张查账的高效快捷,在一大堆账目中,老张总能火眼金睛识别假账,查村账时,个别数额大、签字齐全的单据反倒有可能是假账。”


  张章宝的办案感受是:遇到案件不推诿、不上交、不放弃,用你手里的钥匙一把一把地试,打开锁的可能就是最后一把。


  张章宝总结出一整套搞好申诉信访接待的方法。他总结了农民上访的“四个原因”,归纳出易引发上访的“九个因素”,并采用“听、问、教、谈、结”的“治病”方式,提出了化解农村上访矛盾的“迎、疏、导、快、督”的“五字工作法”。


  这些被老张自谦地称为“土办法”的工作方法,成功避免了小访变大访、个访变集体访、本地访变成越级访。


  “要珍惜人民检察官的声誉,不为人民尽心尽力办事,胸前就不配戴这枚检徽”


  张章宝始终把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作为执法办案者的天职。在他的办公桌上写着这样几句话:“诱惑就在身边,危险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犯罪就在瞬间。”


  每天上班之后,他都会默念一遍,以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


  熟悉张章宝的人都知道,每当他办案时,总会“失踪”一段时间。张章宝的一位战友说:“有一次,一个亲戚让我找张章宝办事,可是打了整整两天电话都联系不上他。”原来,张章宝为了减少办案干扰,每逢办理重点案件时都用一个只有院里领导才知道的电话号码。


  张章宝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还时常提醒科里的同事:不准为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和亲友打探案情,不准私自会见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代理人和亲友,不准接受案件当事人的宴请和提供的其他消费活动。


  领教过张章宝“铁面”的海子村农民陈海军代表村民给张章宝送锦旗时说,“送东西您不收,请您吃饭,您不去,只有送上一片心意了。”


  十几年来,张章宝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内蒙古“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但是,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检察官。他说:“要珍惜人民检察官的声誉。不为人民尽心尽力办事,胸前就不配戴这枚检徽。”记者 张玺


  “沉到泥土里”的可贵精神




  张章宝在29年的检察生涯、15年的控告申诉检察经历中,走遍了全旗298个行政村,办理信访案件460多件,件件案结事了,无一重复上访、越级上访。


  张章宝身上有一种可贵的“沉到泥土里”的精神。他下乡查案,不怕结怨,绝不蜻蜓点水。他擅长和农民打交道,苦菜就着馒头,脏污的铺盖倒头就睡,他了解农民所思所想和农村风俗民情,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尊重。


  这种“沉到泥土里”的精神,浓缩了张章宝这位基层检察官的闪亮品质,值得广大基层干部学习。


  “沉在泥土里”,意味着广大基层干部不能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喝喝茶,动动嘴,而是要走到百姓身边,去实实在在地调查基层情况,倾听百姓诉求。


  “沉到泥土里”,意味着基层干部身上要少一些官气,少一些架子,多一些和气,多一些平民色彩。这样,才能与百姓心贴心,才会听到百姓的心声,才会赢得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沉到泥土里”,就是要基层干部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怀着对基层百姓的真挚感情,去处理每一桩复杂事件,去调解每一件利益纠纷。


  有了这种“沉到泥土里”的精神,会使广大基层干部更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远离浮躁与诱惑,恪守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