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11月开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地发布全区重大先进典型——“北疆楷模”。第一位“北疆楷模”范志佺的先进事迹发布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北疆楷模”以爱祖国、爱北疆的高尚情怀;忠于职守,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崇高坚定的人格魅力感动和影响着身边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道德标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5月29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任明德同志“北疆楷模”荣誉称号。
任明德老人是有着30年军龄的老战士,为新中国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是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党员,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被街坊四邻亲切地称为“老爹”,因为他是他们心中最亲近、最信赖的人。老战士、老党员、老爹,他用这3个角色书写了一个平凡血肉之躯铸就的“传奇”。
多次荣立战功
任明德的家乡在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麦新镇原名开鲁县五区,是为纪念人民音乐家、革命烈士麦新而命名的。麦新是任明德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
1947年,麦新任中共开鲁县委宣传部长。麦新是上海人,为保护他的安全,区领导派基干民兵任明德为他站岗。麦新下乡搞社会调查,进行发动群众的宣传时,任明德为他带路。任明德和麦新形影不离,在一起30多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有空,麦新就给任明德讲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翻身闹解放的故事,并教他识字、读书。不幸的是,当年6月6日,麦新在执行任务途中,遭遇土匪袭击,壮烈牺牲。得知这个消息后,任明德万分悲痛,决心为麦新报仇。此后,他毅然报名参军。
在部队,任明德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英勇杀敌,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身上留下多处伤痕。在四平战役的一次巷战中,敌军的一颗子弹打在了任明德的胯骨上,鲜血直流,是战友用牙将这颗子弹拔了出来。
1948年10月,部队攻打锦州时,任明德跟随指挥员看地形时被敌人发现。为了保障指挥员的安全,任明德和警卫员一个往东跑,一个往西跑。任明德一连中了好几枪,其中一枪打在了他的脊梁骨上。从战场上下来后,人们才发现他的棉衣都被打烂了,竟然有14个枪眼。战友们都说他捡了一条命。
1953年7月,在朝鲜战场金城反击战中,任明德深入美军阵地纵深侦察敌火力、兵器部署情况,美军的一片炮弹皮将他的鼻子掀掉了一块,后来他做了手术。至今,他的鼻子依然肿得老高,呼吸吃力。
任明德的军旅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先后5次荣立战功,被授予“爱兵模范”、“战斗标兵”等荣誉称号。1960年10月1日,任明德作为解放军英模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干了37年编外“清洁工”
天有不测风云,1977年3月的一天,任明德下部队检查工作时遭遇车祸,腰脊椎间盘断裂三节,虽然经医院抢救保住了生命,但造成半身偏瘫。医生悄悄告诉他的老伴儿,顶多能活两年。
后来,任明德从老伴儿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彻夜难眠。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他不惧怕死亡,反而惧怕生存。一个军人,走路要拄拐杖,上厕所靠人搀扶,自己成了党和国家的累赘……那才是生不如死。任明德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准备回家乡去度过余生,不再给国家增加负担。
一天,时任54军军长的韩怀智到医院看望任明德。陪同的师领导汇报说,鉴于任明德的伤势,准备协调地方安排他到新乡工作,给他换换环境。任明德说:“我才不去,我都是要死的人了,那不是给地方找麻烦吗?”最后,任明德决定回通辽。
不久,部队在通辽市城区东郊为任明德盖了3间平房,周围没有人家,没有路,也没有自来水。房子盖好后,墙和炕还没有干,任明德就带着家人搬了进去。他对老伴儿说:“有困难咱们自己克服,不能再给国家增加负担了。”
安顿下来后,任明德就想:我能干点啥呢?我不能这样等死!
冬天,他到离家150米外的公共厕所方便时,发现地上全是冰。他站在那儿看了半天,心想这不就是工作吗?说干就干。他拿着从部队带回来的小镐,去刨厕所门前的冰。弯不下腰,他就半靠着墙半跪着刨,只刨了一镐,就满身是汗,浑身疼得受不了。回到家后,他躺在床上问自己,共产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哪去了呢?刨一镐就打退堂鼓,让老百姓看了多不好。“不行,作为战士,我还必须保持部队的作风。”
从床上坐起来后,他拿了个草垫子来到厕所,跪在地上刨冰,一口气干了一上午。回到家后,他脱掉衣服放在火炉上烤,屋里散发出一股臭味。老伴儿下班回到家后,一边给他洗身子,一边问他干什么去了?得知他刨厕所的冰去了,老伴儿急了,说:“你不要命了,这事你能干得了吗?”孩子们得知情况后也坚决反对,说他再干就把他锁在屋里。任明德主意已定,纵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他口头答应不干了,但第二天照样去干,一连干了好几天。一天,他在厕所里刨冰,干着干着就睡着了。老伴儿回家不见人,赶忙到厕所一看,他躺在地下,可吓坏了,以为他死了,赶紧用板车把他拖回来。即便如此,任明德也还是坚持天天打扫厕所。这里已经成了他的工作岗位。
看到这位身子并不灵便的老人打扫厕所,有的人问他给多少钱,任明德说没有钱。人们说不可能,任明德也不作解释。
有的人听说这个老人在部队还是个副部长,压根不相信:都什么年代了,当官的还会干这样的脏活累活?对此,任明德淡淡一笑说:“当多大的官,最后还不都是老百姓?活一天就要多做点事。”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任明德天天去打扫厕所,从不间断。他的饭量增加了,腿部的肌肉长起来了。看到他身体的变化,老伴儿和儿女也理解他了,经常为他准备工具。一些说风凉话的人也脸红了,有时还主动帮着一起打扫。
一个月后,任明德居然扔掉了拐杖。两年后,经医生诊断,任明德的腰脊椎断裂处全部愈合。重获生命的任明德没有止步,而是主动申请,成为科尔沁区东郊街道办事处的一名编外“清洁工”,负责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收运垃圾、清扫社区街道的工作,一干就是37年。靠着坚强和奉献,任明德战胜了病魔,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街坊邻里心中的焦裕禄
“为群众多做点事,既能强健身体,还能回报社会。”任明德说。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干得更加投入了。
有一年春天,任明德看到街道上有一个30多米长、15米宽的臭水沟,就推车移土,硬是用半年多时间把这个臭水沟填平了,还自费购买100多株树苗栽种上。
任明德是功臣,又是军队离休干部,可他到现在还住在当年政府为他盖的3间平房里,自己动手劈柴生火,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穿的也很普通,待人没有一点架子,节省下来的钱,都资助给困难群众和学生了。
有个姓白的老太太,去世两个多月了。她生前有病时,任明德天天去看望,为她送钱买药。老太太感动得逢人就说自己遇上了好人。
2010年,一位从科左后旗来通辽打工的木匠,不幸患了白血病。因为他的户口不在社区,无法享受低保,生活十分困难。任明德拿出2000元,委托居委会工作人员,送给了这位不知姓名的木匠。
任明德的邻居安树霞今年60多岁了,已退休10多年。谈起任明德时,她十分感慨地说:“有一次,任老爹看到社区公共卫生区的垃圾池子坏了,就拉了一堆沙子,还弄来水泥和砖,干了好一阵子,终于把垃圾池子修好了。看着他干这些粗活脏活的样子,我们都觉得,他就是我们身边的焦裕禄。”
在社区,任明德爱管闲事出了名。他担任街道的义务网吧管理员,孩子们都听他的。有的中小学生痴迷网吧游戏,家长管不了,任爷爷一去,他们就不玩了;有的偶尔打架,有的发生纠纷,任爷爷一出面,问题就都解决了。
通辽市科尔沁区东郊街道工委书记许咏梅去年来到社区任职。她的学生时代,就是听任爷爷讲故事度过的。现在来社区工作,近距离接触老英雄,更是亲身感受到老人的魅力。她告诉记者:“在我们街道,邻居们叫他任老爹,孩子们叫他任爷爷。读懂了他,就知道了该怎样立身做人。”
牢记共产党员信仰
今年清明节,90岁的任明德老人再次穿上那身挂满了奖章的旧式军装,来到通辽市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缅怀那些为新中国驰骋疆场、英勇献身的英雄。任明德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过来,但每次来,他都会想起几位战友。
采访中,任明德老人说:“我最怀念的,一个是麦新,他是我参加革命的引路人,这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还有就是我的3个战友,在朝鲜战场上,他们为了保护我的生命,不顾自己流血牺牲,把我压到底下。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中国的今天。”
任明德老人说:“我头上现在还残留着弹片,已经取不出来了。假如炸弹再近点,假如子弹再正点,可能我早就像战友们一样长眠地下,见不到今天国家日新月异发展的景象了。正因为如此,我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一份使命,要把那个年代的事情、那个年代的精神传承下去。”
“其实,在干休所疗养,您同样是国家的功臣,人民同样的尊重和爱戴您,您又为何要苦了自己!”这是媒体记者的一句感慨。然而,任明德老人一句朴实的回答,让人们感到震撼。他说:“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就不是共产党员!那时我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只要有一口气,为国家、为党还能干点什么呢?无论事情是大是小,能干多少是多少。”
任明德老人的三女儿任国英此次专门陪同父亲从通辽赶来接受荣誉,她说:“父亲今年90岁了,母亲82岁。母亲这一生也很不容易,年轻的时候,父亲南征北战,和她聚少离多。这些年,父亲白天清扫街道,母亲是他最好的帮手;回到家,母亲又成了父亲的按摩师,因为父亲干了一天的活,小腿肿得像碗口一样粗,给父亲按摩是母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这两年,母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还有风湿性心脏病,父亲又成了母亲的守护神。每天晚上,父亲总得起来四五次,照顾母亲喝水、吃药。有一次,父亲对母亲说:‘这些年我亏欠你太多了,到走的那一天,最好是你走在我前头,我能好好照顾你。'作为女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父亲和母亲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最美好的晚年!”
任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无论时代怎么变,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不能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淡泊名利的操守不能改,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丢!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