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为官慎权
为官当慎权
青山区人民检察院          2016年11月21日  


    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说“富甲天下”,有人说“功成名就”,有人说“高官厚禄”……朱元璋听罢一一摇头,直到听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故事蕴含的对“权力”的认识,引人深思。

    近年来,众多贪污腐败典型案例表明,许多领导干部手握权力之后,便头脑发热,飘飘然起来,以至于迷失了方向,丢掉了党性,丧失了原则,被名利财色打败,落得个可悲的下场。这些案例警示我们,为官者一定要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

    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为官者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为官者贵在慎权。

    首先,要正确认识权力的本质性。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谁授权,就要为谁服务,就要对谁负责,这是权力运行的一条基本原则。权力是一种公共资源,体现的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私有财产。对于为官者来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他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堕落,以权为民,因权扬名;以权谋私,因权身败。正确运用权力,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滥用职权,将贻害社会,贻害人民。为官者在执政中要自觉做到为人民服务要“真”,行使权力要“正”,为民行事要“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绝不能为官一任百姓遭殃。

    其次,要在职责范围内大胆用权。权力与责任与生俱来如影随形,是一对“孪生兄弟”。为官者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实际上也就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为官者要时刻牢记“德莫厚于爱民,行莫高于民利”的古训,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凡是职责范围内的事,都要充分行使手中的权力,大胆地管、大胆地干、大胆地闯,锐意改革,积极创新,不懈进取,绝不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凡是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尽力而为,绝不能消极等待,袖手旁观。要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落实权力的强大动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权力带给人民和社会以福祉。

    再次,要充分认识权力的风险性。权力具有天生的腐蚀性,如果不加节制,就容易滋生腐败。为官者职位越高、权力越大,滥用权力的危险也越大,越要谨慎用权。为官者要正确处理好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做到对上不越权,对下不揽权、同级不争权、对人不弄权、私事不用权。在工作、生活和社交中,要自觉抵住灯红酒绿的诱惑,做到眼不红、嘴不馋、心不痒,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平淡。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抵住诱惑,更要在小事小节上认真对待,防微杜渐,慎之又慎。为官者对权利的敏感性、警觉性必不可少,应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时时自警,挡住诱惑,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在运用权力时则一定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自觉做到警钟长鸣,牢记宗旨,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唯如此,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希望、嘱托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