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正卿和司城,主持国政。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为了巴结子罕,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曾经将这块美玉献给治玉的人看,治玉的人认为是宝贝,所以才敢将它献上。”子罕说:“我以‘...
2016-11-21在传说中,清官包青天能智斩作歹国戚、刀铡负心郎君,却从没反过贪。另一位以清廉著称的名人海瑞,做过“右佥都御史”这样的监察官员,可惜反贪事迹依然乏善可陈。历史上是否真有敢于打老虎、办大案的监察御史?答案是肯定...
2016-11-21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的孙子。汉武帝征和二年“巫蛊之祸”发生后,戾太子及其子女皆蒙屈而死,唯有尚在襁褓中的刘询幸存下来,但从此流落民间,直到十七岁时被霍光等迎立为帝。由于从小在民间长大,汉宣帝深知...
2016-11-21王莽在历史上一直以反面人物的形象出现,不过,如今也有人认为,王莽的治国政策,恰恰最符合儒家“王道乐土”的理念,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堂吉诃德式的悲剧人物。而王莽的失败,也恰恰说明了儒家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王莽当上皇...
2016-11-21御史作为皇帝反贪的防线,在某些时候的确能起到作用,但假如连御史都利用手中权力行贪腐之事,谁又能钳制他们?明代对于御史出巡曾有明确的律法限制,《出巡事宜》规定,不得泄露机密、不得私自出界、不得擅自离职、不得买...
2016-11-21御史以“天子之耳目,朝廷之腹心”自居,原本该做的是“彰善瘅邪、整纲饬纪”的事,要“私惠勿酬、私仇勿报”,要“言出如山、心清似水”。但有时,御史也靠不住。严嵩是明代权臣,“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
2016-11-21中国历史上,朱元璋大概是出身最底层、经历最坎坷的皇帝了。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是个放牛娃,16岁时父母死于瘟疫,只好去寺院当小沙弥。谁知又遇荒年,连寺院都没饭吃,只好又去云游四方,边乞讨边打发正当青春的生命时...
2016-11-21我国最早的“中纪委”,应该始自秦代,也就是说,自从有了皇帝,就有了“中纪委”。从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就设立了“中纪委”,这个机构一直延续两千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才废止。御史大夫也好,巡按御史...
2016-11-21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
2016-11-21古代统治者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积极大力倡导廉政。首先是进行教化,中国古代的圣人贤哲早就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把思想教化放在反腐败的第一位。早在《尚书》中就提出:“任官惟贤才,官不必备,惟其人。”孔子言:“道...
2016-11-21